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
9月23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上介绍,坚持“健康第一,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,各地普遍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,“身上有汗、眼里有光”逐步成为现实。
国新办新闻发布会。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
怀进鹏介绍,在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上取得新突破。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,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关心教育。在世界范围内做比较,中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,为孩子们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。
持续推进扩优提质,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。随迁子女、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健全。大力推进县中改革,办学水平不断提升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.5%,提高了27.5个百分点,达到了92%,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。
展开剩余54%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,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签署国际STEM研究所协议,这说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科技教育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。同样,中国高等教育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上大学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%,达到现在的60.8%,提高了一倍多,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。
“这两年,我们有序实施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,使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。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,累计录取123.5万人,促进了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。”怀进鹏说。
学生资助实现了各学段、各级各类学校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,每年惠及学生约1.5亿人次。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一直是庄严承诺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一直是我们的永恒追求。
此外,在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,这相当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,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可想而知。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%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。
他透露,高校获得75%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、55%以上的科技进步奖,特别是在生命科学、量子科技、人工智能、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,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持续加强“强基计划”等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,还围绕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和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推进国家学院试点建设,探索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。
发布于:四川省广升网配资-股票怎么配杠杆-炒股选配资-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