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九江,这座拥有超过2200年历史的古老江南名城,曾经以“柴桑”或“浔阳”之名而为世人熟知。九江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被誉为“江口三江,七省之交”,这里不仅风光如画,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盈的人文历史。自古以来,九江便是一个人杰地灵、物华天宝的地方。
上世纪30年代,日本为了扩展其对中国的殖民统治,派遣情报人员在中国各地以探险为名,拍摄并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文、地理、历史和文化变迁等方面的资料。为侵略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条件。而《亚东印画辑》便是日本探险者收集的成果之一,其中包含了九江的老照片。今天,我们从这些照片中挑选出二十张,跟随时光的脚步,穿越到那段富有江南魅力的时代,感受九江的独特风貌和建筑风格。
展开剩余88%这张30年代的文殊台照片,捕捉了它位于天池山西侧悬崖上的绝美景致,文殊台自古便是庐山观云海的最佳观赏地点。始建于东晋时期,文殊台历经数次损毁和重建,现如今看到的文殊台是民国初年修缮后的版本。站在台上,云海翻腾,仿佛身临仙境。
这是一张九江岸边码头的照片,几只小船停靠在岸边,绿树成荫的岸边,一排别致的欧式建筑静立其中。这里,是人员和货物往来的繁忙交汇点,乘坐渡轮穿越长江成为了人们常见的出行方式。早在晋代,九江便是商贸繁荣之地,到了明清时期,九江更是成为了全国三大茶市之一和四大米市之一,并且是江西西道的商业重镇。
这张摄于九江城西门处的照片,展现了30年代九江热闹繁华的街道景象。街道两旁,商铺林立,行人络绎不绝;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交织在一起,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。这座城市的街道,不仅体现了它的商业繁荣,也显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。
图中的河道,是30年代的龙开河,或称湓水,长达47公里。九江自古以航运发达著称,龙开河口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。鸦片战争后,九江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,英国在湓浦口东岸设立了租界。1996年,随着城市的发展,龙开河被填平,成为历史的记忆。
这张照片展示的是30年代的湖口镇鸟瞰图。湖口位于江湖的交汇处,是三省通衢之地。小镇被山脉环抱,静谧悠远,蜿蜒曲折的城墙沿着山峦延展,仿佛穿越时光的脉络。湖口自南唐时期便有历史,作为“江西水上北大门”,在明清时期隶属于九江府,民国时期则归浔阳道管辖。
石钟山,是长江与鄱阳湖交界处的自然奇景,30年代的照片展现了它风景如画的一面。山水与建筑的结合,犹如一幅江南园林画,山间碑刻和古老建筑点缀其间,使得这里更添一份人文气息。石钟山因北宋大文人苏轼的《石钟山记》而广为人知,被誉为“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”。如今,它已经成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
照片中的风景位于虎溪附近,青山如黛,山脚下有一个名为双塔村的小村庄。村子不远处有一座古老的塔,正是“媳婆塔”的遗址。关于媳婆塔的传说,讲述了一位不孝媳妇与其婆婆的故事,最终婆婆的冤魂得到安慰,村民为其修建了一座塔。而不服的媳妇也修建了一座塔,但这座塔被雷电击中倒塌了一半,成了这个传奇故事的见证。
大月峰是庐山的第二高峰,30年代的照片呈现了山峰雄伟的景象。近处怪石嶙峋,远处层峦叠嶂,云雾缭绕,仿佛仙境。站在大月峰的顶端,庐山的美景尽收眼底。
一名僧人身穿僧袍,站在一座圆形的拱门中,门楣上方写着三个字。你是否能认出这三个字的含义?庐山上寺庙众多,东林寺和铁佛寺最为著名,它们曾是庐山文化的象征,也是众多僧侣求法修行的圣地。
这张30年代的浔阳江风貌,展示了远处石桥横跨江面,近处百舸争流的景象。浔阳江位于长江九江段,千百年来是水上交通的要道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曾写道:“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”,展现了这片江水的悠远和深情。
这张照片展示了30年代的白鹿洞书院,它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,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。书院的建筑风格简洁优雅,坐北朝南,清新淡雅,充满着书香气息。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李渤,而后朱熹和陆九渊等人在此讲学,使得白鹿洞书院声名远扬。1988年,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这座大气磅礴的建筑是南康府衙的大门。门前的道路笔直,百姓穿行其间。南康府曾经是江西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,直至民国时期被废除。府衙所在的星子县,成为了当时的行政中心之一。
这是南康城中的一座牌坊,远处还能看到另一座类似的牌坊。南康自古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,江南小城的清丽与鄱阳湖的浩瀚壮美交相辉映,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与赞美。
照片中的中洋街,展示了九江商贸繁荣的景象。街道两旁的瓷器商铺琳琅满目,展示着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。过去,英法等国在此建立了领事馆、巡捕房和洋行等设施,成为外国文化的代表。随着租界的收回,中洋街也变为了湓浦路,成为了九江历史变迁的见证。
这座位于金轮峰上的舍利塔始建于晋朝,屡次毁坏后于清乾隆时期重建。舍利塔的设计独特,共七级六角,每面宽约三尺,总高约六丈。遗憾的是,1938年,日军的炮弹炸毁了这座塔,塔内的珍贵宝物也被洗劫一空。
仙人洞是山中的一处自然洞穴,传说中这里曾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栖息地。洞内四丈深,足以容纳百人,岩壁上刻有许多古人的墨宝,使得这片自然景观更具文化气息。
这张照片展示了30年代的鄱阳湖口,湖面辽阔,船只穿行其中。岸边的绿树成荫,江西特有的民居沿岸而建。鄱阳湖是中国第二大湖,其水域面积在近现代因围垦和泥沙淤积而逐渐缩小,但依然保留着江南水乡的迷人风貌。
甘棠湖是庐山附近的一片美丽湖泊,湖水源自庐山的泉水。古时的甘棠湖,被认为是庐山风景的一部分。景星湖位于城南门,为了方便出行,江州刺史李渤在湖中修建了堤坝,并在堤坝上修
发布于:天津市广升网配资-股票怎么配杠杆-炒股选配资-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