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2年11月,冈村宁次调动大军,对胶东半岛展开了大规模的“拉网式”扫荡,目的是彻底消灭八路军在牙山地区的力量。冈村宁次亲自指挥,出动了大量兵力和装备,行动迅速且极为隐蔽。当八路军得到敌人的动向时,敌人已经在牙山一带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包围圈,封锁了所有的主要道路和出入口,形势非常严峻。
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包围,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紧急召集了八路军营以上干部召开会议,分析当前的危局并寻找突破口。许司令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,讨论出一条有效的突围之路。会议中,气氛紧张,大家都沉默不语,纷纷陷入深思。就在此时,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的校长聂凤智率先开口,大声说道:“形势已经非常严峻,我们破局的原则应该是‘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’,首要任务是跳出包围圈,保全队伍。”
展开剩余72%聂凤智的提议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。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保守,担心撤退会影响士气,认为应该与敌人决一死战,哪怕打几场小胜仗,也能够振奋士气,壮大队伍的信心。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,如果不及时撤退,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困境,最终损失惨重。意见纷纷,众说纷纭。聂凤智听着大家的讨论后,面色凝重,低声说道:“打肿脸充胖子。”
他的话不无道理。冈村宁次这一次动用了包括日伪军在内的三万多人,而胶东军区的力量只有不到一万人。敌方装备精良,火力强大,已经将八路军围困在了“铁桶”之中。聂凤智深知,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尽快突破敌人的包围圈,保全有生力量,而不是在这种险境中与敌死拼。
许世友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,明确表示支持聂凤智的观点。他强调,从胶东大局出发,不能与敌人硬拼。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也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力量,保护好自己,因此,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分散突围,避免与敌激烈交战。他还特别指出,除了保证部队自身的安全外,还需要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的撤离。聂凤智没有犹豫,立即执行命令,安排部署。
第二天,聂凤智指挥部队准备撤退。他安排好一切后,指示大家尽快吃午饭,饭后就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撤退。然而,突然有侦察员带回了报告,敌人已在10公里外,正向他们方向逼近。听到这个消息,参谋人员认为距离较远,建议大家可以等饭吃完再撤退,毕竟士兵们吃饱了才有力气走。
聂凤智听后沉思片刻,突然神色一变,果断下令:“不行,现在就撤,马上出发。”参谋人员又提出:“校长,大家已经打了饭,不差这一会儿。”聂凤智立刻发火,严厉命令道:“听我命令,马上撤,打了饭的拿着走,没打饭的锅端走,越快越好!谁敢耽误,立刻枪毙!”
这一命令让参谋人员感到困惑,但他们也明白,聂凤智的指令是不可违抗的。于是,部队开始紧急撤离。就在队伍刚爬上山头时,驻地发生了猛烈的爆炸,敌人的炮弹开始落在了原驻地附近。爆炸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,大家纷纷对聂凤智的判断感到佩服,认为他简直是神机妙算。
参谋人员好奇地问聂凤智:“校长,您怎么知道敌人会这么快就赶到?”聂凤智微微一笑,回答道:“侦察员告诉我们敌人离这里10公里,而他跑回来的路程也差不多是10公里,他虽然跑得快,但也快不过敌人。所以,我判断敌人已经快到,不等饭吃,马上撤退。”
聂凤智的沉着冷静赢得了大家的高度敬佩,所有人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。而正是由于他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指挥,胶东支校的人员得以顺利避开了敌人的围困,成功撤离险境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升网配资-股票怎么配杠杆-炒股选配资-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